系所簡介

歷史

本系前身隸屬於民國十七年在臺創校的日本臺北帝國大學文政學部,民國三十六年正式成立國立臺灣大學外國文學系,民國四十四年更名為外國語文學系。五十五年設外國語文學研究所碩士班,五十六年成立夜間部外國語文學系,復於五十九年增設研究所博士班。本系研究所所長均由系主任兼任,以結合並有效運用系所之師資與設備。

本系首任系主任饒餘威先生、第二任主任王國華先生,為國內外語教學之前輩。第三任主任英千里先生則為政府遷臺時,最後一批以專機由大陸搶接來臺之學界耆宿。民國五十五年,甫自美學成歸國之朱立民先生接任本系系主任。五十八年朱先生出任臺灣大學文學院院長,主任之職由顏元叔先生繼任,並創辦《英文報章雜誌助讀月刊》及《中外文學》月刊。《英文報章雜誌助讀月刊》曾為社會人士自修英文之重要資源,數年前才功成身退。《中外文學》月刊則至今仍為海內外研究中外文學人士之重要讀物。朱、顏兩位先生為當時自由中國屈指可數之英美文學博士,二人主事期間,雄才大略,銳意改革,對日後國內英美文學及比較文學教育及課程安排之走向發揮長遠之影響,人稱「朱顏改」。當時選用之英美文學教材,現今猶為國內多數大學所採用。

本系之後有侯健、胡耀恆、王秋桂、林耀福、宋美華、彭鏡禧、高天恩、張漢良、廖咸浩、邱錦榮、劉亮雅、梁欣榮、曾麗玲、李欣穎、楊明蒼等數位教授先後出掌本系系務。諸位主任任內亦均多有建樹,如持續進行課程改革,推動教師評鑑制度,設立系務、課程、及教師評審等委員會,出版英文學術期刊及英文學生系訊等。在系際與校際交流合作方面,本系曾支援文學院先後成立語言學研究所、日本語文學系、戲劇研究所、翻譯碩士學位學程,並曾主辦多次國際、國內學術會議,廣受各方矚目與好評。目前系主任為高維泓教授。

教學宗旨

本系教學宗旨在培養深具人文素養之高級外語及學術研究人才,訓練學生獨立與批判性思考,並推動外國語文學研究,藉深入了解西洋文學與文化,提升語言訓練之層次,並為全球文化開拓更寬廣的視野,激盪學術與創作之發展。

本系以英美文學、西洋文學、西方文化思潮及跨文化研究為主軸,提供專業領域課程以鍛鍊深入人本及文化本位思考,探討理論及文本之相互影響,並以全球化之大經濟環境框架下之在地觀點,為西方文學及文化做見解及詮釋,培育具有深度思考能力及洞見之人文研究學者。碩士班以英美文學及相關研究為範圍。博士班以英美文學、比較文學及相關研究為範圍,跨越中西文化議題深入探討族群、性別、語言、文化屬性、城鄉、離散等當代議題在文本及書寫之呈現。

本系文學文化教學與語言訓練課程並重。除原有之文學、語言學、第二外語、 英語教學、口筆譯及英語聽說讀寫訓練課程外,近年更增開多種實用選修課程及領域專長,以因應時代及社會之需求。

畢業生未來發展

畢業後可從事外語教學、學術研究、翻譯、口譯、新聞、語言治療、自媒體、文字編輯、外貿金融、外交、書籍出版、文學創作、文學評論、藝術工作、觀光服務業、電腦資訊處理等需外語能力及人文素養之跨領域工作。

本系國際化發展

本系現延攬超過30位國際學者及專家,除英語之外,另教授13種西方及中歐語言。目前本系大學部及研究所碩、博士班皆有外籍學生就讀,並有越來越多來自海外的學生入學申請以及國際學者申請教職。

本系與五所大學簽有學術交流協議,分別為香港城市大學、韓國梨花女子大學、俄羅斯人民友誼大學、泰國馬希竇大學文學院英文系、延世大學英語與文學系。期盼在拓展交流機會到歐洲地區的同時,締約對象也能與日俱增。本系教師成立了臺灣國際莎士比亞學會,近年來也舉辦了一系列備受矚目的亞洲莎士比亞研討會。本系近年來與日本、韓國等地的大學共同籌劃三場國際性的英語研討會。此外,本系歐洲暨歐盟研究學程更連續三年主辦「歐洲語言與文學在東亞教學之挑戰」國際研討會。本系學生踴躍參與臺灣大學校級交換學生計畫。不論是大學生或研究生皆可申請參與國際研討會的經費補助。

本系教師擁有傑出的國際學術出版紀錄,種種國際化頂尖表現造就臺大外國語文學系在2011年QS世界大學排名第37之卓越成績。在「2025 QS 世界大學學科排名」多項領域均進入百大:古典文學與古代史學(19)、現代語言(29)、語言學(71)、英文與英國文學(93)。

系所教育目標

學士班

  • 培養英美文學研究的專業知識
  • 訓練外語表達與思考能力
  • 厚植人文素養與文化思辨力

碩士班

  • 培養英美文學領域的學術研究人才
  • 強化文學作品解讀與文化現象解析所需的理論基礎,以拓展並深化思辨及研究能力
  • 訓練學生執行研究與撰寫研究論文的能力

博士班

  • 培育英美文學及比較文學領域的專業教學與學術研究人才
  • 強化文化知識的理論基礎,建立人文領域的完整視野,以提升思辨、研究能力
  • 在文學專業的基礎上發展跨領域、跨文化的研究觀點,突顯本土學術的獨特性